標籤

政論 (8) 戲筆 (2) 勞工 (1) 序跋 (1) 文評 (1) 發言 (1) 雜碎 (1)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非」政治也是一種政治

-->
最初接觸沈旭暉教授《國際政治夢工場》的文章時,以為這和很多多才多藝的學術大師一樣,只是他的業餘玩票和消遣而已。沒想到,這系列品牌之作已出到第三集了,且分量越來越重,已然成為他操持學術,尋繹歷史,關懷人文,化成天下的力作!
按常理,鮮有人會想到以國際關係學科之專精,會和夢工場的光影聲色有何關係,人們也很難想像嚴肅的學術如何會和搶市場的「文化創意產業」搭得上界,而國際政治博奕的機關算盡,以至殘酷慘烈,如何能和賞心悅目的消遣娛樂相提並論,總之,要把國際政治和電影扯上關係,並在國際關係維度和電影「宣傳」策略兩者之間互相印證,檢點得失,以至進行中西比較政治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沈教授偏偏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其閒熟的專業,通俗的語言,獨特的觀點,生花的妙筆,為人們展現了他來去古今、馳騁東西、縱橫學術、月旦政治這一「越界」絶活。
文集以「中華影樓」為題,所評點、分析的電影自然都是和中國有關的題材和內容。從選題也很能證明沈教授觸角之敏銳,眼光之獨到──方今之時,所謂「國際視野」,再不是過往以能操外語,接觸西方事物,了解歐西文化,孰悉外國國情等為條件,而是除了掌握以上條件之外,也必須掌握中國知識和中國國情,這才是最新最「型」的「國際視野」。而隨著中國軟硬實力的上升,在中國龐大市場的牽引下,便湧現了大量的「華語片」,更不用說荷里活各大小片都願意加入「中國元素」(華人角色、中文對白、中國場景等)。這是大勢所趨,為沈教授提供了可資發揮的廣闊場域,當然沈教授並非「聖之時者」所謂的趨時之人,但他掌握的時代脈搏和精神卻是非常準確的。當然更重要的應是沈教授作為中國人的立場,那恨鐵不成鋼的焦慮,才使他出版這個「中國題材」的結集。
和沈教授私下相處,總能感覺他那強烈的政治潔癖,對政治總是敬而遠之,不齒於種種政治爭鬥,香港所謂「泛民」和「建制」的二分,應該會引起他的反胃和嘔吐,但奇怪的是他從事的卻是最政治化的國際關係專業。或許我對國際關係是門外漢,只有片面和想當然的理解,我總以為從事國際關係的,總有為本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奕服務的大使命,否則便不會有國際關係這學科。當然沈教授可以說他只從事學理的分析,評點其利弊優劣,衡量其成敗得失,而事實上沈教授確是致力於此,看他評點《孔子》一片,引《活佛傳》作比較,分別揶揄兩片所隱含的政治意識形態之拙劣,表達手法之蹩腳,可見他確有自己的學術分寸,只是在《孔子》一片上的機智挖苦,精彩奚落,似有點得意忘形,而稍令人覺得西方就是「型」。至於對政治倫理的強調,從對《切格瓦拉》一劇的分析,對國內「新左」派政治「抽水」的齒冷,也可視作沈教授政治潔癖的邏輯結果。只是世上從來就沒有純粹、理想的政治,人們也從來無法脫離政治的歸屬,「非」政治也是一種政治。人們應能從書中讀出沈教授的大使命。
沈教授藉電影欣賞,除剖析了當中的國際關係和政治外,也注意到其中的歷史敘述,並試圖去敘事遮蔽,補充缺遺,以還原歷史真實。《為南京大屠殺加添國際視野:日軍視角不是這樣的》、《台灣的麥卡錫時代導讀》、《沒有英雄的年代:讓四川地方神話回復國際人間道》等文就是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從這些文章,人們不禁要驚奇作者竟是如此「精讀」電影的,而其讀史之細,分析之微,闡發之精也令人贊歎。《南京!南京!》一片中的硬傷、南京大屠殺必然的「結構性原因」、中德日和英美蘇關係的微妙互動等等論述都為人們撥開不少歷史迷霧,且新見迭出。而借電影《三國之見龍缷甲》論述劉關張趙(雲)等《三國》英雄,通過各種材料還原諸葛亮真實一面,則利用了史學研究成果,旁徵博引,顯示了作者讀書/史之博。而指出《淚王子》在時代背景交代上的缺失,從而為讀者/觀眾,補上了一課台灣五十年代的白色恐怖史,交代了其中的「國」內外成因及對其評價的爭議。可以說,沈教授是借電影以推廣歷史研究,這一方面發揚國人借史傳小說認識歷史的傳統,另方面更是研究領域的拓寬,就此,學術界就應記一功。
-->
  以上只粗略介紹沈教授《中華影樓》中的一二力作,限於學力,未及充分展開論述。書中文章大多觀點新銳,雖或未必沒有可商討之處,但開創之功不可沒,學術成就也未可低估。書中也幾乎論及近年大多主要「華語」電影,且電影中的各種缺憾和「硬傷」往往未能逃過作者法眼,以現今電影工業的生產情況,將來更多的出品少不免會有如此這般的紕漏和誤導,看來各電影出品商應考慮聘沈教授為學術顧問,以免其電影再次誤國、誤政、誤子弟。謹為序!

序《國際政治夢工場3:中華影樓》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最低工資與自由經濟必然對立?


最低工資立法已到了進入直路的階段,目前社會各界最關心的是最低工資的水平問題。根據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低資會)日前公布的「暫擬構思」中顯示,低資會傾向考慮整體經濟狀況、勞工市場情況、工資水平及分布、工資差距、就業特徵、競爭力、生活水平等經濟數據,以及社會和諧、鼓勵就業、提升生活質素、提高購買力、可能出現的連鎖反應包括削減人手及改變編制、改變僱用條款及遷移營運地點、改變薪酬策略、改變培訓員工策略、產品及服務供求改變、工資物價螺旋上升效應等因素,作為最低工資一籃子的計算準則。

一籃子計算缺陷最大

一籃子的計算準則有部分考慮了國際勞工組織及工聯會的主張,然而,「暫擬構思」的最大缺陷,是沒有將工人及其贍養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社會保障水平兩項最重要考慮因素列入準則內。要知道,最低工資的主要功能是將自由市場中遭到扭曲的工資水平撥亂反正,如果只將最低工資設定於等同或接近現時市場水平,最低工資立法將形同虛設。要知道,自由市場失衡下遭到扭曲的所謂市價工資,並不代表真實市價。將工人及其贍養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社會保障水平列入制定最低工資的考慮因素,有助應付基本生活需要,不致捱飢抵餓,又或者被逼申請社會福利。最低工資的立法原意,就是鼓勵就業和制止公帑補貼無良僱主低薪聘用的問題,換言之,上述兩個因素沒有列入標準的話,是有違立法原意,這項原則問題,低資會必須認真考慮。過去幾個月,部分社會輿論擔心制訂最低工資後會製造大量失業,個別商會及政團發表了問卷調查和粗略估算,粗略估計新增失業人口起碼有十萬人以上;這種估計,理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此外,有人指法定最低工資金額設立後,會推高本港的營商成本,打擊外來投資和創業意欲,彷彿工人支取合理和起碼的薪金就是過錯,哪來的罪名?

最低工資製造失業指控

經過多次的產業外移,本港的低薪行業目前存在高度不可外移特性。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推行工資保障運動前保安員及清潔工的薪金水平是不斷下滑,以廁所清潔工為例,由一九九九年的四千六百五十四元,減少至○五年的四千四百六十九元;當工資保障運動推行後,工資不但回升至○七年至○九年約五千一百元的穩定水平;整體行業就業人數方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輕微上升超過一千人。這項本地實證能給予社會各界一點信心,若最低工資設定在一個能改善長期以來遭到扭曲的市價工資、以及勞資雙方均能接受的水平,相信最低工資的實施會符合工人及社會整體利益。工資佔營商成本比重,正等待政府統計處公布有關新增數據。然而,租金過高和缺乏創新動力才是香港營商兩大主要敵人,是本港的經濟深層次矛盾。如果通脹及租金不斷升溫,更會是造成中小企倒閉的主要元兇。因此,粗暴地將工資推諉成增加營商成本的主要因素,顯然與事實不符,更何況工人和工會的訴求只是要求合理和基本的最低工資而已?

過分強調自由市場、缺乏對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敏感,在經濟層面上已可透視會賠上因過度放任而出現的美國次按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在政治層面上更會導致社會的對立和衝突加劇,勞資雙方都會是輸家。我們都愛香港,就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諧勞資關係,共創雙贏,解決目前低收入人士薪金不斷下移、貧富懸殊不斷擴大的社會深層次矛盾。



香港《星島日報》,A17版,2010年3月18日